顏寧 何許人也
注:Photo from 網絡
圖:顏寧
顏寧被稱為“學術界女神”,不滿30歲就成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并獲得長聘教授資格,后續成為拜耳講席教授。出國后,她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相繼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顏寧主要致力于跨膜運輸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作為科學家,科研成果肯定是最重要的評價標準之一,顏寧在學術上有超高的造詣。自2009年以來,顏寧作為通訊或者共同通訊作者發表學術研究論文近80篇,其中33篇發表于《細胞》《自然》《科學》三大頂級學術期刊;在2009和2012年,研究成果兩次入選《科學》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進展”;2015年獲得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2016年,被《自然》雜志評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
海外科技人才“回流”潮
中國一直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不斷加大對人才開放力度。近來,全球人才流動格局發生了一些有利于中國“聚才”的變化,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趨勢顯現。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超過1400名華人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回到中國,比前一年增加了22%。從英國、日本等地來到中國的頂尖學者同樣有不少。而人才之所以“回流”,更多是被中國鼓勵創新的整體環境所吸引。
“
國家政策釋放創新潛力
隨著我國不斷積極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將釋放巨大創新潛能,為“回流”的海外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2021年,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今年,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再次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可以預期,隨著我國對不斷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越來越多的人才將選擇歸國。正如顏寧選擇去深圳的理由:“深圳年輕朝氣蓬勃,有無限可能。”
新時代中國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必將吸引更多人才,成就更多創新高地,讓更多的夢想落地生根。
把握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機遇,留住用好廣大科技人才。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中國科技實力處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關鍵歷史節點。
目前,我國擁有科技人力資源約1.1億人,人才使用是關鍵,人才作為稀缺資源,量才而用、用好人才,是有效利用人才資源的重要方式,要把握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機遇,給“回流”的海外人才搭建充分施展才華的舞臺,健全相關管理服務保障政策,讓“回流”的海外科技人才留得住用的好。
01
摸清人才,放對位置。
摸清人才,放對位置。需要根據人才類型、特點,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加強協同合作、交叉配合;加強老中青梯隊建設,大力支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群體的發展。發揮各類人才優勢,通過項目合作,使青年人才快速成長與發展。
02
科學評價,激發活力。
科學評價,激發活力。用好人才,就是要激活每一個人才的潛能和創新能力。堅決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通過破“四唯”,立“新標”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鼓勵廣大科研人員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讓科學家潛心搞研究。
03
完善機制,留住人才。
完善機制,留住人才。要采取多種有力措施,讓他們能夠安心工作,才能減少人才流失。完善選拔任用的科學性、規范性、制度化,從制度上保障人才合理使用,將用人與培養人結合起來,在使用人才的過程中培養人才、鍛煉人才;同時,要形成良好的用人風氣,關心愛護人才、尊重人才、寬容人才,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使人才有歸屬感,助力他們夢想落地生根。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化轉型對科技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提出了全新要求,各行各業均逐步邁向數字化人才管理的新時代。
當前,隨著科技人才隊伍規模的不斷擴大,在人才管理模式上也需要順應數字化轉型趨勢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有必要借助數字化的理念及平臺,搭建科技人才庫,提升管理效率,及時、動態地掌握人才基本情況,實現管理科學、信息暢通,為科技人才的配置優化和能力培養等事項提供精準抓手。
諾姆四達科技人才數字化盤點解決方案,從創新價值評價、業績貢獻評價、職業能力評價、潛力評價分類構建科技人才評價標準,采用數字化技術,全流程線上施測,快速掌握人才隊伍的數量、質量、結構特征,識別優質高潛力科技人才,深入分析當前隊伍現狀,為科技人才精細化管理指明方向,助力企業摸清現狀,幫助企業用好人才,為企業科技創新、戰略發展儲備充足的人才力量。
·END·
圖片說明:圖片源自網絡 侵刪
- 關于我們 -
作為國內領先的人才測評與人才管理咨詢集團,諾姆四達根植近三十年的人才評價與人才管理咨詢行業經驗,以智慧科技賦能人才測評技術創新,通過豐富多元的數字化評價工具,為企業提供精準高效的人才評價數字化解決方案。